职场小白的快速进阶之路,记住这3个忠告,让自己快速受益

  小果工作懈怠被上司周寻抓了个现行。她觉得不公平:别的实习生都在跑业务,只有她盯着电脑,整理一堆破邮件,她认为公司的项目都是跑出来的,在一堆格式都不正确的邮件里找项目,简直就是在浪费时间。

  面对小果的抱怨,周寻难得的没有发脾气,而是以上司的身份,给了她3个忠告:

  第一个忠告:发现自己的工作跟别人不一样的时候,先别抱怨,先想想自己和别人的差距,比如学历。

  小果虽然是职场新人,但是她却有一股不服输的韧劲:

  第一次面试失败,她没有气馁。认真思考了周寻提的问题后,再次找上了周寻。并成功拿下了职位

  小组pk赛中,虽然组里有2名清华高材生,但她通过“小智慧”争取到了队长的位置

  pk赛过程中,她当机立断,去掉了自己方案中和别人重复的部分,坚信创新才是王道,最终如愿以偿,拿下了小组第一的好成绩

  小果的韧劲,虽然弥补了她学历的弱势,但同时也让她在工作中钻了牛角尖:认为自己筛选邮件这项工作就是在做无用功,对她不公平,所以她才收到了周寻给她的忠告:

  第一个忠告:发现自己的工作和别人不一样的时候,先别抱怨,先想想自己和别人的差距,比如学历。

  虽然入职时,小果已经明确的知道自己和其他实习生的差距,但小组pk赛的第一无疑让她自信了不少,且小果的业务能力还不错,在实际工作时,她难免会忘记这个差距,所以当她发现自己的工作和别人的工作不一样时,就会产生不公平的心理。

  小果的案例在真正的职场中同样存在,同一个岗位,当我们发现同事的工作比我们的更有意义,更能见到成效时,哪怕是职场老司机,也会抱怨不公平,却很少会思考,造成这个既定事实的根本原因事实是什么?

  亚里士多德说:生命最终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生存,还在于觉醒和沉思的能力。

  周寻给新人姜小果的第一个忠告是告诉我们:抱怨前,要先审视自己,找出问题的根源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,这时候我们需要运用元认知的能力:

  元认知:从问题中抽离出来,以一种旁观者的角度重新审视事件本身,找出关键所在的一种能力。

  具体做法可参考如下步骤:

  1)身份抽离

  可尝试以第三者的角度来审视问题本身,这样做可撇开主观情绪对问题的判断;

  2)人物抽离

  可以为相关的人物放置在问题中,以人物为分析点,客观分析问题本身。比如:你觉得这份工作你也可以做好,但是老板却交给了小A,那我们就可以设想下,老板让小A做这个工作,能达到什么效果;如果换成是自己做这个工作,又能达到什么效果?以此来发现根源所在;

  3)问题抽离

  以问题结果为终,倒推原因,直到发现根源所在。

  俗话说:人贵有自知之明。抱怨之前,先想想自己“配”吗?这里的配,可以是能力,性格,经验,人际关系等等所有会影响事件发展和完成度的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。周寻给小果的第一个忠告,实则是告诉我们,遇事不要抱怨,要先找找自己的问题。

  第二个忠告:一份工作,只有你先看得起它,才有可能把它做好,反之亦然

  其他的实习生都已经开始跑业务了,只有小果还在筛选邮件。她觉得不公平,为什么大家一起来实习,只有自己要做这个浪费时间的工作。小果从内心排斥这份工作,所以,当她看到邮箱里还有几百封邮件的时候,悄悄的删除了近300多封邮件,潦草的做了总结报告,交了上去。

  所以,当周寻拿到报告时很明显的看出了里面的名堂:① 数量不够;② 准确率低。所以周寻给了小果第二个忠告:

  第二个忠告:一份工作,只有你先看得起它,才有可能把它做好,反之亦然。

  从小果这份工作的总结报告来看,它确实没有做好。正如周寻所说,小果从内心里看不上这份工作,所以自然不会尽心尽力的去完成它,结果自然不理想。

  由此可见,人的内在动机和潜意识对于行为的结果导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
  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·詹姆斯说,人们通过改变内在的心态,可以改变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。这点也同样适用于职场,周寻给小果的第二个忠告是告诉我们:只有改变内在的心态,才有成功的可能。这时候我们需要运用意识楔的力量:

  意识楔:也被称为“认知暂停”,它会使意识进入一个特殊的状态,要么将我们唤醒,要么让我们平静下来澄清事实。

  小果出现工作懈怠的问题实则是因为她的意识形态出现了问题:认为这项工作没有意义,是在做无用功。如果她在此时运用意识楔的作用,就可以让“筛选邮件这个工作没有意义”这个错误认知暂停,然后冷静,客观的重新审视这份工作就有机会让小果从错误认知里摆脱出来。

  那么,我们如何更好的运用意识楔呢?

  1)刻意练习

  意识楔的运用,也可以看做是一种策略性暂停行为,所以要想更好的运用它,即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刻意练习。

  小果在小组pk赛中,就运用了意识楔的力量:在她和小组队员商讨没有实际进展,只停留在谁做队长时,她转换了策略,通过“吹牛”透露了自己和boss周寻的关系,顺利拿到了队长的位置,有序的推进了小组的工作进展。

2)重新估量我们的原始动机

  重新估量我们的原始动机,有助于我们更清醒的面对现实:小果作为实习生,她工作的最大目的在于转正,任职。任何一份工作,做好就是她的加分项。基于这点,小果绝不会再出现看不起工作的心理。

  吸引力法则说当我们的思想集中在某一领域的时候,跟这个领域相关的人、事、物就会被它吸引而来。只有接受这份工作,将这份工作看的重,这份工作才会对我们有吸引力,我们才会花心思去想如何把这份工作做好。周寻给小果的第二个忠告实则是告诉我们:好心态是取得成功的关键

  第三个忠告:与其花时间和精力,去吹牛和讨好没用的人,还不如先看看自己,手上能做什么

  和小果一个团队的朱迪拿下了一个大单,午饭时间,朱迪主动邀请小果一起,于是两人相伴一起下楼。看见这一幕的周寻鄙视的说了一句:本职能力不行,光会社交有什么用。在周寻看来,小果之所以和朱迪一起吃饭,是因为朱迪拿下了大单,小果在讨好朱迪。

  于是,当发现小果消极怠工时,周寻给了她第三个忠告:

  第三个忠告:与其花时间和精力,去吹牛和讨好没用的人,倒不如先看看自己,手上能做什么

  在周寻看来,小果的时间和精力并没有用在正道上:她和实习生吹牛说来公司前就认识自己,所以靠着这个拿下了小组pk赛C组的组长;和朱迪一起吃午餐,是为了讨好刚拿下大单的朱迪。眼里只看到其他实习生忙着跑业务,却从来没有想过,靠自己能做点什么,甚至是如何做好自己手头的工作。

  显然,小果的注意力更多是在别人身上,而不是在提升自我身上。

  《共好》一书的作者肯·布兰德说,不值得做的事,就不值得做好!即,不值得做的事,不值得付出时间和精力,不值得做好。正如周寻给小果的第三个忠告想要告诉我们:要将时间和精力花费在更有效的事情上,靠人不如靠己。

  这点和管理学大师史蒂芬·科维倡导的扩大自身影响圈的理念一致:

  影响圈:我们通过自己的行为能对其产生影响的,就是影响圈。

  将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值得的事情上,即是扩大自身影响圈的重要途径,具体做法:

  1)判断事情性质:值得做还是不值得做

  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,要想扩大影响圈,就需要我们做值得做的事。基于此,我们在做事情时,要优先判断“是否值得”。

  同事的表哥,年纪轻轻就胖的不成样子,单位体检时,医生叮嘱说要多运动,因为他的脂肪肝很严重。从此以后,表哥加入了一个夜跑团,每天跟着大家一起跑步,坚持一年多下来,奇迹般的变帅了。同事调侃他表哥说,以前下班后,不是瘫着吃,就是躺着睡,让他运动难于登天。但医生的叮嘱和身体的超负荷确实给他提了醒,运动这件事值得做,而且得坚持做。

  2)做值得做的事,把值得做的事做好

  判断事情的性质后,如果是值得做的事情,我们一定要做好,切记不值得定律的运用:

  不值得定律:从主观上认定某件事是不值得做的,那么在做这件事时,就不会全力以赴把它做好,反之亦然。

  由此我们知道,做值得做的事很重要,但更重要的是把值得做的事做好。

3)提升专注力,提高做事效率

  把值得做的事做好,就需要我们提升专注力,最简单的方法就是:一次只做一件事,这样更容易保持专注度,进入心流状态的同时,提升做事的效率

  聪明人都是实干派,从不做无用功。太多关注外界容易让我们的注意力分散,浪费时间和精力。周寻给小果的的第三个忠告即是告诉我们: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花在提升自己的身上,这才是职场进阶的终极秘诀。


共好电视剧相关看点

喜欢看 "共好" 的人也喜欢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