庞统到耒阳县,不理政事,终日饮酒为乐;一应钱粮词讼,并不理会。有人报知刘备,刘备大怒,派张飞和孙干去耒阳县查访。张飞得知龙县令自到任后百余日,县中之事,并不理问,每日饮酒,今日宿酒未醒,犹卧不起。张飞大怒,冲进正厅上坐定,教县令来见。
庞统衣冠不整,扶醉而出,张飞怒斥他说,主公把一县百姓交给你,你怎么敢这样荒于政事?庞统说“百里小县,些小公事,何难决断!将军少坐,待我发落。”随即唤公吏,将百余日所积公务,都取来剖断。不到半日就将百余日之事全部处理完毕,投笔于地对张飞说,“所废之事何在?曹操、孙权等辈,吾视之若掌上之物,量此小县,何足介意!?”张飞大惊,下席谢罪,请庞统随自己回荆州,庞统不屑应,转身便走。张飞下令看住县衙,自己亲自回荆州向刘备禀明此事。刘备听说后急忙赶去耒阳,孙夫人的婢女说夫人已经摆下的宴席要和他一起赏月,刘备说要“先去求贤,贤便是天上明月啊!”
刘备赶到耒阳县署,只见庞统鼾声如雷。刘备回想起当初请孔明时,也是一片草堂鼾声,他心想“巨贤怎么都爱高卧不起哪?”……直至天色大亮,庞统开门递出一只酒葫芦,说渴了,令人打壶酒去。刘备道“我去如何?”庞统这才看见等候着的刘备。这时有快马传孙夫人口谕:阿斗病重,昏MI不醒,请刘备快快回府。刘备不肯,说一个孩儿算什么,先前我已经对不住龙先生了,应该陪他豪饮三天三夜!
庞统虽然感动,仍道:一壶酒就可以平复受伤的心吗,在下去意已决,就是主公强留,我也不会设谋效命。刘备长叹,如果先生一定要走,敬请随意,我这匹坐骑的卢,可以日行千里,它已经伤过主了,不会再伤尊驾……庞统竟然接缰上马,飘然远去。张飞拔出剑道,龙广有旷世之才,不可落入别人手中,既不能为主公用,应当斩之不留后患。刘备斥张飞,这等的巨贤该让他找到圣主,以展示汉国之才干!……
刘备与张飞等怅然回荆州。半道上,身后突然传来一阵马嘶。刘备回望,只见庞统策马而至。庞统把马缰还给刘备说:的卢马太留恋旧主,寻路而来。可见它的旧主是一个识马爱才之君。刘备接过缰绳问庞统,无坐骑怎办?庞统长叹道:龙广就是一匹千里坐骑,我毕生都在寻找英主,今天终于找到了!
诸葛亮巡视四郡完毕回到荆州,看见刘备牵“龙广”之手而入,他一眼就认出此人便是凤雏庞士元!刘备这才知道龙广的真实身分,狂喜:世言伏龙凤雏,两人得一,可安天下。现在我二人皆得,汉室中兴有望了!
建安十五年,曹操建成铜雀台,在台上大宴宾客,召在北方领兵的儿子曹彰和在北方游学的儿子曹植来参加这次宴会。曹丕热情地亲往郊外迎接二位兄弟,安排他们暂住在自己府中。
酒席上,曹植,曹彰都大醉。曹彰放言说“天下大乱,舞文弄墨有何用?”曹植说父亲手上有无数战将,独缺治国之才!……曹丕宽解二人,说曹植的文才和曹彰的武略皆为当世翘楚。无论何人,假如武能有曹彰的一半、文能有曹植的一半,那定当天下无敌了!……这一幕又被司马懿看在眼里,曹丕的胸襟再次引起他的注意。司马懿告诉三兄弟:主公大宴铜雀台实际上是要考较三兄弟的文韬武略,武将要在台前比射艺,请曹彰当晚挑一张好弓,好好练练。曹彰拱手表示感谢。接着,司马懿告诉曹丕和曹植,文臣要比词赋,而试题是自己所拟。司马懿正要说出题目,却被曹植借酒斥责:如果泄露就割他舌头!
曹丕却客气的亲送司马懿出门。司马懿问曹丕想不想知道试题?曹丕直言说自己天资愚钝,当然是早作准备为好,免得丢父亲的尊面。司马懿告诉他,曹操将令文臣们写一篇登台赋。曹丕大喜,谢过司马懿。
曹丕府中,三年未进一策的幕宾吴质向曹丕道破:司马懿非寻常,曹丕只有得到他的辅助,将来才会有所作为。曹丕却说自己安分守己,只想做个太平公子,从没有想到过要有何作为。吴质说,如果公子不是长子自可这么想,自长公子过世,公子就成了长子,即使您自己想无为苟存,别人会让你平安无为吗?明天是决定公子命运的日子,今晚您一定要想明白!铜雀台之会,不光主公考较诸子,司马仲达也在考诸公子。主公十分看重司马懿,要把他的才华留给世子用。如果司马懿看中了哪个公子,那等于是帮主公选立世子啊!……
曹丕叹,就算自己知道赋题,写出的辞章仍然无法和子建相比啊。吴质说,你以为主公真的是要考你们兄弟的文采辞章吗?依古礼,只有天子才能筑台祭天,主公不是天子却筑铜雀台,并在台上赐宴群臣,校射比赋,这实际上是在试探文武臣工的心志啊!曹丕闻言顿悟。当晚,曹丕准备了两篇《赋》,这两篇《赋》所颂扬的各有不同……
次日,铜雀台大会,荀彧等多位大臣都借故不来。曹操心中气恼,可脸上却不表现出来。他下令把一件红锦战袍挂于垂杨枝上,下设一箭垛,以百步为界。武官为两队,曹氏宗族俱穿红,其余将士俱穿绿,各带雕弓长箭,有能射中箭垛红心者,即以锦袍赐之,如射不中,罚水一杯。在几名大将有意相让之中,黄髯儿曹彰力克群雄,夺得第一。但曹操故意责曹彰,你不读书而好弓马,此匹夫之勇,何足贵乎?!曹彰说大丈夫当学卫青、霍去病,立功沙漠,长驱数十万众,纵横天下,何能作博士耶?曹操问,这么说,你的志向是作个大将军,那怎样才能当好一个大将军?曹彰说,披坚执锐,临难不顾,身先士卒;赏必行,罚必信。曹操说看来你还真能成为一个大将军呀。众人一片谀声,曹彰十分得意。
接着,曹操对众文官说,武将既以骑射,足显威勇矣。公等皆饱学之士,可不进佳章以纪一时之胜?众官请曹操出题。曹操说就以铜雀台为题吧。只见曹植挥笔一气呵成《铜雀台赋》,并第一个登台交卷。曹操读后甚喜,而这时曹丕还是苦思冥想……他所作的《临高台》最后交卷,曹操读罢脸色骤变。曹操让司马懿颂读二子所作《赋》。当颂读曹操植华章时,每读一句百官就大赞一声。司马懿也说,这真是一篇千古奇文呀。然后读曹丕《赋》时,百官都在下面摇头不已。
曹操让众官员评价二人的作品,钟繇等大臣都大赞曹植章赋,批评曹丕平顺有余,才华不足。曹操更是当众批评曹丕学文不成器,习武不成将……令曹植为平原侯!
大臣钟繇借曹植的赋中的“同天地之矩量兮,齐日月之辉光。永贵尊而无极兮,等年寿于东王。” 词句赞扬曹操功绩,希望他更进一步,含着劝进之意,王朗、王粲一班文官,也跟着有称颂曹操功德巍巍、合当受命之意。曹操笑道,诸公对我过誉了,我本愚陋之人,举孝廉出身。后来赶上天下大乱,本打算隐居谯东,春夏读书,秋冬射猎,以待天下清平,再出来做官。不意朝廷征我为典军校尉,我不能不出来提三尺之剑为汉室尽绵薄之力。当时只有一个念想,死后能够在墓碑上留下:“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”这一行字,平生愿足矣。没想到,一上马鞍就下不来了,几十年纵横天下,做了一些事情,无非是为国家讨贼,救百姓于水火,竟蒙天恩,位登宰辅,人臣之贵已极,我是惴惴不安呀,还会有什么别的奢望呢?现在有人见我权重,妄相忖度,疑我有异心,甚至私结党羽要暗害我,我要说他们想错了!说实话,我早就想自解兵权,归就所封武平侯之国以证明我的心意。可是替汉室想想,替天下百姓想想,这么做不行呀,如果这个国家没有了我,还不知几人称帝,几人称王。请你们把我这番话告诉那些今天没有来的官员!……众人都拜倒齐赞,就是伊尹、周公胸怀,也不及丞相呀!曹操走下铜雀台,拉钟繇的手上车,赞他见识不凡,是个大治才。如果天下太平,他就是宰辅之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