醇亲王被骂得冷汗淋漓,找杨喜桢大诉其苦,他从此变得更加谨小慎微,不敢再违逆慈禧,也不敢再得罪荣禄。
张夫人改装探查醇亲王园寝的白果树是否已砍掉,无意间遇见前往监督砍树的醇亲王的儿子载沣,被满肚子火的载沣无礼斥责。张夫人越想越气,萌生恶作剧之念。
张夫人向慈禧进言,为了巩固荣禄的身份地位,也为了确定龙玉是否在醇亲王手上,请慈禧做主将荣禄的女儿指配给醇亲王的儿子载沣。醇亲王只能无可奈何地谢恩接受。荣禄心中称快。
荣禄的女儿二妞儿是出名的骄纵,张夫人调皮地想。醇亲王父子这下可有罪受了!
张夫人正得意,却听侍女提及,她辗转听说杨家即将嫁女,对象是文秀。张夫人怔了半晌,却嘴硬说:“这与我有什么相干!”
杨喜桢为人刚正,却不是老古板,女儿的婚事他希望由女儿自己做主。青筠心中钟情于文秀,但女孩总有矜持心理,她不愿父亲去暗示文秀,她希望由文秀主动求婚。
文秀想的却是如何撮合顺桂与青筠。虽说满汉不能通婚,但若是有太后的懿旨拴婚,也不是不可能的。不过,顺桂却很不情愿走这条路子,心中挣扎着。
慈禧忙命停止刑杖,春儿已经昏迷。
在焦急地等待春儿苏醒时,慈禧将此事告诉张夫人,张夫人突然灵光一闪,领悟了“龙玉”歌谣中“春云至龙玉得”的秘密,慈禧惊喜极了!
春儿苏醒,慈禧已恢复镇定,探问他何以知道“龙玉”的歌谣,春儿一愣,只说小时候听乞丐所唱,以虚言带过。慈禧逐渐激动起来,逼问春儿是否知道龙玉的下落,春儿只说听白奶奶讲过这词儿,至于龙玉是什么样子、龙玉在哪儿,他誓言绝不知情,慈禧竟然急得痛哭了起来!
听着慈禧的哭诉,春儿不免萌生几分同情。
由于慈禧深信龙玉会因春儿的来到而出现,李莲英反倒不敢对春儿怎么样了。慈禧对春儿宠爱日深,龙玉虽是主因,但春儿的善良、才艺,与发自内心的体贴关怀,更令慈禧感动。李莲英心中不悦,时常称病不入宫,慈禧明白他的心情,但实在喜欢春儿,只好冷落了李莲英。
春儿常在御前,来自大臣的贿赂很多,这是李莲英立下的规矩,春儿不能跟他唱反调,只好都收下。
春儿觉得钱对他来说并无意义。他开始暗中去刀子匠毕五处,将太监们的“宝”逐一赎回,私下还给他们,但他不说是自己赎的,不肯让人欠他情。
春儿出宫时,告诉文秀,慈禧对光绪承诺过,只要日本的威胁消失,她就退居颐和园,彻底归政,看来是很诚意的;如此渴望龙玉的出现,也是忧急国事所致。但文秀知道日本的情形,预测日本的威胁会与日俱增,慈禧这话看来只是借口。春儿虽不太同意,但也无可辩驳。文秀又预测,慈禧将对帝党更加提防。
顺桂得到恭亲王的赏识,恭亲王自然关心他的终身大事,问顺桂要不要他出面向慈禧请求,为顺桂和青筠指婚。顺桂反而请恭亲王帮文秀和青筠做媒。恭亲王得知他们的友情,不免感动。
顺桂对文秀剖心相劝,文秀犹豫,顺桂知道他是为了张夫人。
顺桂去找张夫人,要她别缠着文秀,话说得很直接,自然也不好听。张夫人原本很生气,但当顺桂说他不是为了文秀,而是为了青筠才来找她,张夫人反倒气消了,认为他不失为真性情的男子。
张夫人考虑良久,决定慧剑斩情丝,找文秀说清楚,她和他是不可能有结果的。
“原因我不能告诉你。” 张夫人道:“我只能说,你必须为你的母亲,而我,也必须为我的母亲。”
文秀黯然的同时,终下决心,向老师求亲,杨喜桢自然乐意,但青筠反倒不愿了。
青筠以为玲儿是文秀小妾,故不应允婚事,玲儿亲自去向青筠解释,文秀与青筠的误会方才解开,进而倾心相许,两家开始议婚。
春儿发现志锐的确想透过珍嫔为别人关说官位,但珍嫔没有答应。春儿原本不想禀告慈禧,但机警的他发觉情况有异,只好不加隐瞒地禀告。
慈禧借着处置一桩皇后与珍嫔的小纠纷,给珍嫔一番警告,以防患于未然。年轻的珍嫔却不懂其深意,认为慈禧是故意找她的碴儿,故意给她没脸,愤愤不平,对慈禧与皇后都无法再有善意。
光绪自是心疼珍嫔,对于慈禧也越发不满。
慈禧自然有感觉,在张夫人的劝导之下,为了修补关系,升珍嫔瑾嫔为妃。珍妃表面自然是必须谢恩,但慈禧这套打一巴掌再揉一揉的策略对珍妃没什么作用。
光绪也在杨喜祯的劝导之下,消除了对慈禧的敌意。慈禧也暗暗感谢杨喜祯。杨喜祯的不偏不倚,反而使他能得到帝后双方的信任,成为帝后之间的和事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