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三十而已》大结局,全员人设崩塌,独立女性?说说而已

  《三十而已》自开播以来,承包了热搜的半壁江山。

  三位面临30岁大关的女性,不约而同地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。

  观众被她们的每一个选择牵动着神经。

  因为不仅是她们的问题,也是广大到了这个年龄的人可能会面对的问题。

  昨晚某平台开启了超前点播。

  我迫不及待地看完了全集。

  有些话,不吐不快。

  注:以下内容涉及剧透,请谨慎观看。

  开门见山,先说大结局。

  顾佳

  小三林有有作妖了这么多集,最终只换来顾佳的一巴掌。

  观众满心欢喜地期待顾佳手撕林有有的戏码,却只等来顾佳用一张机票打发走了小三。

  合着林有有睡了顾佳的老公,破坏了别人的家庭,挥一挥衣袖,不带走一片云彩地离开。

  而且还是没花钱的那种。

  许幻山烟花厂爆炸,自己踉跄入狱。

  剩下一堆烂摊子要顾佳收拾。

  顾佳卖了房子,关了公司,许幻山在监狱里同意离婚。

  顾佳带着儿子和父亲归隐大山,经营茶厂,玩起了茶是故乡浓。

王漫妮

  婉拒了店长的职位,也婉拒了老魏的高薪聘请,目的只是想靠提成挣来的10万前去爱丁堡留学。

  出发前遇见了海王梁正贤,对方上演“浪子回头金不换”的戏码,表示自己已经单身,希望和王漫妮再续前缘。

这自然遭到了王漫妮的拒绝。

  以前的她固执地坚守着一座城,现在的她终于意识到“世界那么大,我想去看看”。

  钟晓芹

  三个里边的人生赢家。

  小说出版让她一夜成名,和陈屿复了婚,还怀上了孩子。

一切都是幸福的模样。

  单看这个结局,好像没有什么问题。

  经历过事业受挫、婚姻失败、走出感情漩涡的三位女性。

  终于可以打破第四面墙云淡风轻地告诉荧幕前的观众:

  一切不过都是三十而已。

  但是如果你是从一开始追着剧情看到大结局的话,你会觉得:

  这怎么就变味了呢?

  前期隐隐透露着要扛起独立女性的大旗,到了后期还是逃脱不了编剧为角色强加的金手指。

  最先出圈的顾佳,我们当初为什么粉她?

  因为她满足了所有人对于“完美妻子”的想象。

  仅凭一个25元的橘子就察觉出公司有潜在的心机女。

  “人间过绿器”就此得名。

  为了家庭的完整,她可以强势;

  为了儿子的前途,她可以卑微。

  当儿子受到欺凌的时候,她可以复仇。

  就这么一个能力、情商值点满的角色,遇上丈夫出轨竟然迟迟不离婚。

  不离婚也就算了,最后还在监狱里检讨起来自己的错。

???

  你顾佳有什么错?

  许幻山走到今天完全是他咎由自取。

  要能力没能力,要责任没责任,干啥啥不行逃避第一名。

  看不上顾佳费尽心思想要打进太太圈。

  却不知道感恩公司要不是顾佳积极拓展人脉,早就关门大吉了。

被发现出轨后倒打一耙说顾佳逼自己太紧。

  请问,顾佳在这段婚姻里到底做错了什么?

  如果非要说错,就是顾佳把许幻山给照顾成30岁了还不会独立处理问题的巨婴。

  钟晓芹后期的华丽蜕变,堪比拿了一个低配版《贤妻》剧本。

  前期她与陈屿的“合租式”婚姻看得让人窒息。

  愣是把夫妻关系过成了室友关系。

  没有什么大的矛盾,但就像两个租客,没有亲密的感觉。

  当钟晓芹怀上孩子以后,陈屿自私地希望她可以打掉孩子。

  这个行为成功让陈屿犯众怒,网友纷纷同情钟晓芹。

  好不容易盼来了他们俩离婚。

  但钟晓芹成为独立女性了吗?

  并没有。

  编剧非安排一个年下男对她穷追不舍。

  按照钟晓芹的条件,本地人,家里不缺钱,前面等待着她的明明是一片花海。

  但编剧就是铁了心地要让钟晓芹和陈屿复婚。

  所以就会出现了一个和之前的陈屿性格完全不一样的“陈屿”。

  就像一个AI机器人,外表披的是陈屿的皮囊,里边安装的是“完美男人”的芯片。

  离婚前,他是个冷暴力执行者;

离婚后,他不仅会说话,而且还会吃醋。

  离婚前,一个洗衣服都分开洗的人;

  离婚后,人积极了,懂得默默在背后为钟晓芹做很多事。

  很多人就开始感慨其实陈屿真的是个好男人。

  爬山警告?!

对,电视剧可以这么演。

  只要编剧写上一句话“从此他们幸福地生活下去”就好了。

  但现实呢,你要是和陈屿这样的男人和好后,他大概率还是会回到原来的样子。

原因不是他真的意识到他的错误。

  而是他的世界被打破之后,他惶恐,他急切想恢复原样。

  一旦和好,危机解除,他还是会回到原来的样子。

  有句古话叫“三岁定八十”。

 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。

  和好后的钟晓芹,突然就圣母光环加身无私奉献。

  用稿费给婆婆买房……

  请问这么好的妻子上哪里找?

  为什么不能把钟晓芹写成一心搞事业的女强人?

  因为编剧知道没有什么比和前夫复合更能带来话题的剧情了。

  王漫妮的困境本来是最贴近广大到大城市打拼女孩的真实写照。

  老家太小没发展,一心想到大城市去闯。

  闯着闯着发现,想要打破阶层壁垒太难了。

  你努力奔跑也到不了的罗马,有些人出生就在罗马。

  王漫妮工作了8年,仍然是一线销售。

  每月工资一万五,其中8500用来交房租。

  先不说为什么一定要租一套超过工资一半的房子,就说去邮轮行的时候为什么非要分期付款升级到行政仓。

  20岁的时候你这么任性没有人会说你。

  但你都三十了还这么肆意妄为就有点说不过去了。

  20岁时你觉得谈钱很俗,30岁你会发现样样离不开钱。

  精致穷是她活得太累太拧巴的根本原因。

  按照这种剧情发展下去,王漫妮只有回老家啃老一条路。

  但这明显不符合鼓励奋斗,鼓励拼搏的价值观。

  回老家是万万不行的。

  只能往她的故事线加料。

  爱情线不丰富不行吧。

  于是,海王、前男友、村官轮番登场。

  但我们的王漫妮必然不能被爱情蒙住了双眼。

  所以编剧给了她一个非常理想化的结局:出国读书。

  且不说这个钱够不够交学费,靠打工是不是能维持在国外的求学生活。

  但是三十多岁的海归,是否在招聘市场上还有竞争力?

  王漫妮的家境并不能为她提供太多的试错成本。

 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,还有诗与远方。

  这句话并不适合所有人。

  更多人的生活只有眼前的苟且和未来的苟且。

  这部剧的火热程度,有人戏称“光看热搜就已经追完了整部剧”。

  但剧中的角色人设前后矛盾,看不到其成长的弧光。

  只见情绪宣泄,不见观点碰撞;

  只见狂撒鸡汤,不见解决问题。

  制造矛盾,贩卖焦虑,这不就是曾经大行其道的“咪蒙体”么?

  每一个热搜背后藏着的是对用户痛点的精准把脉;

  每一个热搜背后都是一波精准的大众情绪收割。

互联网时代,得流量者得天下。

  关注度、讨论量,成为衡量一部剧爆不爆的指标。

  热闹过后,或许根本没有人关心这部剧到底想表达什么主题。

  三十而已?

  女性独立?

  说说而已。


三十而已电视剧相关看点

喜欢看 "三十而已" 的人也喜欢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