少女哪吒,介绍海报

少女哪吒(电影)

主演: 李嘉琪 李浩菲 陈瑾 辛鹏 李欢
地区: 内地 年份: 2015
类型: 剧情
导演: 李霄峰
编剧: 李霄峰 王沐

介绍少女哪吒剧情介绍

  少女哪吒影评

  很喜欢电影的前半段。克制、灵动、优美,少女之间那种窸窸窣窣的小心思、小情结被流畅而饱满地呈现出来,现在回想起来,两个女主角之间的对视一笑、奔跑嬉戏、软绵绵的絮语全都历历在目、在耳。

  看点映时,两个小演员就坐在我身后,电影结束后导演上台致谢时,我偷偷瞄了她们很多眼。恍惚之间觉得她们好像是从南方小城的果园一路跑进电影院的,身上还带着甜丝丝的气味。电影在少女情怀的营造上是成功的——虽然我觉得稍显不足,细节或许可以更丰富一些,色彩可以更明亮一些,旁线人物的刻画可以再少一点。

  同样成功的是对九十年代县城校园生活的还原。念作文、作为奖品的钢笔、传纸条、带线条的信纸、笔帽上绑着胶带的圆珠笔、偷吃食堂蒸笼饭盒里的菜、罚跑、女生与教官之间那种暧昧的情愫——看得出来,导演在这些细节的刻画上下足了功夫。那种清贫却美好的时代感扑面而来。

  有人不喜欢电影的台词,觉得有些拧巴。但我觉得这些台词放在少男少女身上是没有问题的,因为人年轻时候的言行是带有表演性质的,他们迫不及待地想把他们从别处学来的台词、情节和情绪复制到自己的生活中。所以喜欢武侠的徐杰向李小路表白那场戏,台词看似生硬,实际上是很真实的,真实得有些可爱。

  但这种台词放到成年人身上可能就有点问题,所以下半段里“家庭会议”、成年后李小路和徐杰见面、李小路和王晓冰母亲见面那几场戏都有些生硬。尤其是“家庭会议”那场戏在整部电影里显得很突兀,之前的戏台词都是比较简单的,偏重抒情,在这里,突然冒出了好多人,每个人都说了一大段话,觉得怪怪的。最后晓冰母亲递给李小路烟盒那个细节,似乎也有些不妥,镜头闪得太快,都来不及看清楚里面是什么。绿妖的小说原著里,在王晓冰的信里,讲到了“我抽烟了”这个秘密,但电影里没有交待,所以这个在影片最后才披露出来的“秘密”失去了它在这个位置应有的情感力量。

  在小说原著里,少女“哪吒”的主题是通过王晓冰毕业之后颠沛流离的生活,一次比一次走得更远,直至消失不见来表现的(“她像哪吒,剔骨还母,彻彻底底自己把自己再生育一回。只是她能力有限,没办法把自己养育得更好”),取的是比喻和引申义。在电影里,却用了本义:直接自决于父母面前(“还给你们”)。我更喜欢小说的处理手法,因为很多时候,“消失”是比“死亡”更直抵人心,更具有悲剧色彩的——她可能活着,也可能已经死了,但她与影片中的所有人都失去了联系,下落不明。所有人都在等待她的重新出现,等待着心里的那块“空白”重新被填满。

  “人口普查”是电影里的神来之笔。王晓冰看似不经意地问了普查员一句:“现在世界上有多少人了?”后者不经意地回答了一句:“50多亿吧。”王晓冰没有说话,平静地看着镜头。这一问一答和随后的留白具有惊人的戏剧张力,观众被切切实实地带入她的内心世界里:“原来已经这么多人了,那么我的故事、我和李小路的故事、李小路和徐杰的故事、我和教官的故事、父母离异的故事又有多少人知道呢?又有什么意义呢?少了我一个,世界上还是有那么多人,还是有那么多故事正在形成、发展、结束……”

  很多电影在结束时喜欢用一个拉伸的长镜头,将故事的主人公留在一个小小的空间里,用这种方式来暗示观众:这不过是大千世界芸芸众生里一个小小的故事罢了。这里虽然没有这样处理,但却有着相似的效果,甚至更有余味。

  在观影过程中,我其实是很希望电影在这里结束的。

  电影结束后,导演李霄峰上台,他没有像其他导演一样口若悬河、夸夸其谈,甚至有些手足无措、语无伦次。我好像一下子就明白了他为什么会拍这样一部处女作。有时我觉得我们这个时代过于乐观了点,以至于造就了许多浮夸的泡沫,很多东西飘在半空中,让人看不真切,也许我们需要的正是多一些内向的人、一些内倾的作品,让人们高高举起的双手放平,让双脚重新回到地面。

  这部错位于“主流电影市场”的影片很显然不会太卖座,但整部电影呈现出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内敛、勇气和执著是值得褒奖的。我们应该鼓励它的出现以及再次出现。

2/2

喜欢看 "介绍少女哪吒电影" 的人也喜欢: